(北京)
>>下载安装帮助指南
点击更换验证码 换一个
早:下一技术压力位在哪?

栏目:   作者:章 云(资格证书号:A0170615080001)   时间:2025-11-07   查看:

风险提示:本文所有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市场信息

【报告显示:中国有望成全球最大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市场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撰写并于日前在京发布的《发展中的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报告显示,全球发展已迈入数智化新时代,中国有望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市场之一,量大面广的中小制造企业将成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数智化转型的重点。当前,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步伐加快。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中小企业在IT投资和通信服务方面的预算将增加25%,转型投入势头强劲。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一批中小制造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以数智化转型满足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开拓新空间。报告建议为释放数智化转型新动能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中小制造企业主动加大投入和开辟数智化转型新空间创造更多可能性。来源:财联社

 

【瑞士宝盛:利好因素将支撑新兴市场股票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瑞士宝盛股票策略研究部的Nenad Dinic近日发表观点指出,周期性和结构性利好因素将支撑新兴市场股票在2026年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该机构认为,美联储进一步宽松政策、美元走软以及盈利增长势头的改善可能会推动市场实现突破。2025年,新兴市场首次出现12个月预期每股盈利(EPS)修正广度转正(即分析师上调与下调预期的净比例),且2026年每股盈利增长17.6%,超过目前发达市场11.9%的增长率。此外,从结构上看,新兴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人工智能供应链,持续的资本支出尤其有利于新兴市场亚洲科技企业。鉴于国家和行业结构的转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传统支撑因素的重要性有所降低。石油天然气、物料和工业在新兴市场中的占比仅为15%,而20年前这一比例为40%;中国和印度在新兴市场指数中的占比从2005年的15%上升至47%;巴西、墨西哥和南非合计从25%降至8%。从区域来看,该机构仍看好亚洲,对亚洲2026年的发展前景最为乐观,这反映出亚洲拥有更稳健的增长前景、更强的盈利能力以及直接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供应链的优势。来源:财联社

 

【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0.6%】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0.6%,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29.4%。美联储到明年1月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54.2%,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7.7%,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8.2%。来源:财联社

 

【险资长投试点添新丁 9只私募基金进入运作阶段】第二批长期投资试点的险资陆续取得实质性进展,已有7家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成立并备案,9只私募基金进入运作阶段。据了解,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获得了会计计量、偿付能力等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有助于降低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投资权益资产带来的利润表波动,进而提升险资配置权益资产的积极性。这项试点有利于保险资金增加符合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这一试点下普遍采取长期投资策略,有利于更好发挥保险资金的市场稳定器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推动资本市场与保险资金良性互动。来源:财联社

 

【中信建投:医疗器械板块拐点来临 正在估值业绩双修复】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医疗器械板块涨跌较多的部分个股预计与三季度业绩披露等因素有关,板块具有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四季度为流感高发季节,建议关注呼吸道检测相关业务趋势;“双11”,建议关注家用器械公司线上销售趋势。短期来看,建议把握2026年业绩改善个股的业绩和估值修复机会,多家医疗器械行业细分赛道龙头公司将于2026年迎来加速增长。长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投资机会来自创新、出海和并购整合,板块的创新和国际化能力得到认可、估值正在被重估。建议关注想象空间较大的创新器械赛道,以及并购重组、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方向。来源:财联社

 

【市场分析】点击下方“余下全文”查看行情分析

 

   

    昨日沪深主要股指呈现高开高走、强势上涨的走势,成交量总体仍处于萎缩状态。活跃市值冲高回落、小幅上涨,资金进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上证指数走势来看:股指承接前一交易日的探底回升走势继续强势上涨,站上5日成本均线并再度收复4000点整数大关,多空资金净流入近400亿元,相比前一日多空资金流入量有所提升,短线资金进场积极性继续维持。板块结构上,在“反内卷”、流动性宽松,以及部分周期品种涨价因素驱动下,有色、化工等周期板块的强势接棒科技成长板块走强,其中一线和二线蓝筹较多,有一定的资金容量,对大盘整体的稳定和向上运行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部分科技制造板块连续调整之后有所活跃,对赚钱效应和资金做多积极性的维持有积极作用。技术走势上,自8月底以来股指沿着13日成本均线上行,中期走势呈现“进三退二”螺旋式上涨的节奏。目前来看,10月底到11月初的调整走势,是股指突破8月底至10月底震荡箱体的回抽确认走势,这一点前期早评已经强调多次,意味着目前的上涨是回抽确认之后的再度上涨走势。中美关税会谈较为积极,前三季度GDP超预期增长,内外部积极的宏观环境有助于市场稳定,意味着四季度超预期的稳经济政策出台急迫性不强,在成交量总体萎缩背景下,指数走势上难以形成持续快涨的走势,会继续维持稳定缓慢上行的格局。从优化布林线指标来看,股指回抽确认中轨之后再度上行,保持阶段上升波段走势,伴随着多空资金的持续进场,短期股指仍有惯性上行的动力,上方压力在优化布林线上轨位置,一旦短线连续上涨触及或冲破上轨位置,部分观望资金增量追涨之后可能会形成阶段的技术“超买”现象,届时股指会再度形成震荡走势,近期市场的运行区间会上移至3950-4000点一带。所以,接下来股指再度冲高之后,紧盯资金的流向,踏好市场运行节奏。从0Z指数走势来看:股指在中、短期成本均线上方稳步上行,多空资金净流入近800亿元,对比上海市场的资金流向来看,资金对科技制造和蓝筹品种操作较为均衡,资金在科技制造和蓝筹之间的轮动维持市场稳定的同时,也延续一定的赚钱效应。股指经过长时间的震荡之后,已经站上筹码密集峰,并完成对8月底以来的下降趋势线突破,一方面强化无穷成本均线的支撑力度,另一方面技术上强化慢牛行情的走势,市场情绪和筹码稳定性从前期的犹豫或恐慌状态进入相对平稳的局面上。当前唯一不足的是成交量仍是相对低位,尚不支持板块和个股的普涨,但科技与蓝筹,科技和蓝筹内部个股轮动的结构性机会较多。从短期结构牛指标组来看:马股比例逐步下降至70%以下,牛股比例明显抬升至20%以上,熊股数量略有下降,说明部分调整充分或横盘个股二次启动机会在增加。操作上应采取稳健策略应对,总仓位控制在7成左右,底仓持股为主,浮动仓位可适当捕捉结构性机会,同时在大盘关键技术压力位紧盯决策信号做好止盈操作。

 

    从昨日多空资金流向来看:70个板块中43个板块资金净流入,27个板块资金净流出,整体板块主力资金仍维持一定的进场积极性。其中元件、电气电源设备、汽车零部件、普通有色、电子半导体、证券保险、专用设备、输变电设备等板块资金流入居前;传媒服务、百货零售、旅游餐饮、银行、家用轻工、医疗器械与服务、玻璃及建材、生物制药等板块资金流出居前。资金流出居前的板块主要集中在高股息的银行、消费板块,以及前两日有所活跃的人工智能应用端的方向上;资金流入居前的板块主要集中在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电力设备、电网、储能等方向上。对于消费板块的走向近期已经提醒过,由于中期有政策预期,但现实数据压力较大,短期的活跃是科技制造等板块调整时的过渡热点,持续性不强,应在主线板块回调时低吸为主。目前市场热点机会在行业景气度较高、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储能、电力设备、电网,以及连续调整低位有政策驱动的科技制造方向上。同时,福建板块、“生肖马”等投机氛围较大的方向出现明显的资金利润兑现的操作,市场机会回归到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科技制造方向,尤其是细分行业有利好消息释放的方向上。在市场走势总体稳定的背景下,“十五五”规划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方向机会较为明确,不仅仅局限于科技方向,高端制造、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航空航天、氢能、核聚变、量子通信等方向有短线轮动机会。选股时,相关方向要在技术形态上有所区别,一方面关注板块中中强势股调整至重要技术位置、主力资金回流积极的品种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技术形态形成突破的品种可适当关注。在“反内卷”,流动性宽松,以及部分周期品种涨价的因素驱动下,仓位配置上应做好科技制造、受益于涨价的周期类板块的分仓配置,并把握好相关板块的高低切换轮动节奏。中期机会应继续聚焦三季报和机构持仓动向,重点关注三季度业绩高增长、低估值的高股息和成长白马股,尤其是主力控盘度连续增加、有牛机构、牛私募进场的个股。如图1:

 

 

    本文反映当前观点,该观点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相关资讯来源于公开信息,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祝投资顺利! 如果您看懂了,一定要点“完全看懂了”按钮。最后不要忘了点“顶”哦!